2021年,日本最大钢铁制造商日本制铁公司(以下简称日铁)将丰田汽车和中国宝山钢铁(以下简称宝钢)告上了法庭,分别索赔金额高达11亿元,而理由则是侵犯“专利权”。
说起来,日铁还是宝钢的“老师”,在上世纪宝钢的建设过程中,日铁派来大量技术专家进行指导,而且还培训了上千名最初的宝钢技术人员。
宝钢能有今天,日铁“功不可没”。但如今,两者的地位仿佛扭转了过来,曾经的老师状告了如今的“学生”。
日本制铁公司对丰田汽车和中国宝钢发起诉讼,理由则是该公司的电磁钢板相关专利受到了侵权。
因此丰田汽车及中国宝钢分别需要赔付约200亿日元(合人民币11亿元),而且对于丰田汽车,日本还专门申请禁令叫停了在日本国内的制造和销售事宜。
针对此次被控“侵权”事件,我国宝钢集团向外界声明:“对于日铁的专利主张,中国并不认同,而且专利的认定同样是需要建立在严格认证和交流之上,因此并非日本单方面诉求就可以认定的。”
而丰田汽车的发声更加令人耐人寻味,丰田表示在跟中国宝钢签署协议之前,并未曾发现存在相关的专利侵权问题。
因为丰田汽车的材料供应商正是由后者中国宝钢,也就是说,双方纠结的重点就在于中国宝钢是否究竟有没有侵犯“日本制铁公司”的专利。
说起来,日本制铁公司和中国宝钢之间的关系还比较特殊,前者能够说是后者的老师。而两者之所以有这种紧密的关系,跟一个人还分不开关系。
邓公在上世纪“”倒台之后再次出来工作,之后便开启了前往日本访问的行程。而此行的最大的目的就是向日本“取经”,因为后者当时的科学技术已远超于了中国。
就在此行访问中,邓到了日本的原新日铁住金(原日本最大的钢铁厂)进行参观,在看到对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超高的生产效率后,便当场提出希望日本可以帮助中国也建立一座现代化的钢铁生产公司。
而日方出于对中国曾经犯下的“罪恶”,也是第一时间答应会全力支持中国建设一座现代化钢铁生产厂,即后来的宝钢集团。
在中国的尽力推动下,日方派遣了大量科学技术人员到中国进行现场指导,为中方培训技术人员,而且在开始的时候,宝钢的冶炼轧制装备能够说是整套从日本引进的。
终于在双方的努力下,宝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起来。可以说,没有日本人就没有现在的“宝钢”。那么,我们现在把视线拉回到现在,看看双方争论的专利焦点究竟是何物?
日本人口中的“专利”,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一种被称为“电磁钢板”的技术。也就是国内俗称的“电工钢”“硅钢”,是一种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工业方面的重要原材料。
而丰田汽车之所以卷进这起纷争,也是由于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使用了高牌号取向电工钢,也是所谓的“高硅片”的一种。
但问题在于,这种高性能电磁钢板技术是否属于日本人的专属,在这一点上,日方也拿不出明确的证据说明对这项技术拥有专利权。
磁性钢板是一种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通常含硅量在0.5~4.5%之间,能够说是电子、电力和军事工业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软磁合金,主要应用产品可见各种电机、发电机以及变压器等。
同时,硅钢片也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但硅钢片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十分复杂,对于一个国家的工艺来说,无疑是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而且,随着发展,现如今的更为先进的取向硅钢也已经研发出来,同样加剧了硅钢的生产难度。
而取向硅钢也被称为冷轧变压器钢,是一种在变压器(铁芯)制造业很重要的硅铁合金。相比于早期的无取向硅钢生产技术,取向硅钢生产技术无疑更复杂、更为先进。
正因为取向硅钢的磁性具有着强烈的方向性,因此在轧制方向上,取向硅钢的铁损值最低、磁导率最高,在一定的磁化场下具有更高的磁感值。
比如根据取向硅钢生产出的电动机,只要配备非常小的电流,就可以在内部产生极大的励磁电流,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能节约大量的电能。
而这种特性,无疑在电动车领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所以,眼下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像传统的车企丰田等也在积极转型,因此也需要采取先进的取向硅钢来进行生产。
而现如今具备这种生产技术的,除了我国的宝钢之外,还有日本的日铁公司、韩国浦项钢铁,以及美国的AK和俄罗斯的新利佩茨克和维兹等。
至于为何只有这一些企业具备生产能力?实在是这项技术十分不易,光是前期的研发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正因为研发成本高昂,因此一旦企业研发成功,都会立即申请专利保护,以便在这样的领域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
所以,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为何日本钢铁制造公司会不惜代价向中国宝钢提出侵权诉讼,对于日方的指控,我国是怎么样应对的呢?
既然日本制铁公司已经做出了反应,我方也不得不进行接招。针对日本制铁的侵权控诉,我方先后给出了四点回应。
在四点回应中,我方坚决驳回了日本制铁公司的技术专业诉讼,捍卫我方的权益。而且还特地提到了我方在事件发生后,希望积极跟日本制铁展开进一步交流和求证,但没有正真获得回复。
这就令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既然日本制铁公司声称遭到了侵权,为何不愿跟中方私下沟通解决,即使最后双方没有消除误会,也不妨碍坚持走“司法”途径。
这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别有用心”。因为任何一项专利诉讼都不是一件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背后涉及的专利十分复杂,短期内根本没办法解决,甚至有的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而且最后还不一定有结果。
而且,取向硅钢这种先进的技术,除了我国之外,还有韩国、德国、美国、俄罗斯同样有这项技术,那为何日本人不向其他几个国家提起专利诉讼,而是非要纠结我国不放。
难道仅仅是因为我国成为了“丰田汽车”的供应商,抢了日本人的市场,这才招致了日本人的不满,对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日本人并不是“无意为之”,而是刻意为之。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也会感到不可思议,没想到表面上光明正大的“专利”之争,背后还会藏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归根到底,这是一场“利益”之争。
在当今的钢铁生产领域,即使是取向硅钢这种先进的工艺,各国市场也基本都处于饱和的状态,就拿日本丰田汽车来说,如果对方接受了中国宝钢的供应,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日本制铁将失去这个大客户。
再者说,根据眼下的形势来看,未来的取向硅钢的产量还将进一步被释放,供给一旦大于需求,对于眼下的市场来说无疑更加“雪上加霜”,因此日本的“迫切”似乎能获得理解。
毕竟,就算不能获得这场“专利诉讼”的胜利,至少也能够拖延一些时间,为公司未来的市场打下基础。这对于日本人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眼下日本的专利诉讼并没有正真获得支持,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场“专利”之争还将继续,但有一点能明确,日本人的“如意算盘”已经失败了。
因为日本拿不出明确的证据说明了我国的取向硅钢技术涉嫌“侵害”日本的权益,单凭单方面起诉,也不能阻止我国接着使用这项技术,更不可能对我国未来的取向硅钢生产造成影响。
回头看这场老师告学生的事件,除了为日本人的不耻感到气愤外,反过来我们也应该为我们的成就感到自豪,因为这说明了当年的学生已超越了“老师”,可以跟老师“一较长短”。
当然,正视对手永远都不是一件坏事,眼下我们有底气跟日本人“一较长短”,但未来还很难说,所以,只有永远保持积极奋斗,未来一切才有机会变得更好。